2011年3月10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建材集团共同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验收会议。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胡世辉,科技部条财司、计划司以及高新司材料处、自动化处的相关负责人,中国机械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薛一平,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姚燕出席了会议。验收专家组由13名机械、建材、财务专家组成,组长为胡正寰院士。
曹健林副部长对项目的设立和圆满完成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项目对我国机械和建材行业的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意义非常深远,并对项目在研究、示范工程、成果推广和组织管理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项目验收后的后续工作提出了要求:认真总结本项目在研究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进一步加强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他强调项目验收只是“开了一个好头,还仅仅是个开始,要继续做下去”。
因项目分机械和建材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建材部分的组织管理工作由中国建材集团承担。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总体汇报和质询后,对于该项目有关建材部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致意见:“绿色制造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究”项目通过开展水泥、玻璃、建筑陶瓷及烧结墙体材料等建筑材料绿色制造工艺技术以及绿色制造共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克了一批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工艺和重点装备,并进行了示范应用,为建材行业部分产品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培育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在大型玻璃熔窑全氧燃烧等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主开发了大型水泥节能粉磨、湿法生产薄型陶瓷砖、节能环保型烧结墙体材料等绿色制造关键设备,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已在建材行业得到示范和推广应用,建成了600吨/日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熔窑、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100万m2湿法成形薄型陶瓷砖(板)、年产8000万块(折标砖)烧结保温砌块等示范生产线和示范基地32个,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为行业的绿色制造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工业化示范。
“绿色制造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究”项目是在国家“十一五”初期,科技部经过充分论证而设立的重大项目。建材这一传统产业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能取得如此多的科研课题实属不易,该项目也是建材行业有史以来支持力度***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总经费投入4.91亿元,其中专项经费1.36亿元,自筹经费3.55亿元,该项目的29个课题已通过财务验收。
该项目(建材部分)立项过程历时2年,2005年初,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总院向各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征集立项建议,并依据《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结合建筑材料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项目的各方面立项建议进行了凝练,反复推敲,征求各方面领导及专家意见,提出了《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性能优化》立项建议书。之后,经过多次不同层次的专家咨询和论证,2006年8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期间得到了科技部、中国建材联合会领导及建材行业科技教育委员会老专家、建材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有关建材部分的课题共有7项。课题牵头单位包括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等,参与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单位达100多家。
该项目(建材部分)主要针对建筑材料行业中水泥、混凝土、玻璃、建筑陶瓷、墙体材料产业中具有重大节能减排效益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以及绿色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该项目(建材部分)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制造工艺和重点装备,形成建筑材料行业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建材行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建材部分)所属课题在研究和实施期间已经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设计承包等形式直接、间接的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项目承担单位通过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情况及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将达到5000万元左右。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已大量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中,将来必将在国家的节能减排、余热发电、建筑节能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